查看原文
其他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2018-03-27 冉有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  ◆  ◆  ◆  ◆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没有目的地,只有沿途的风景以及看建筑时的欣喜。


今天我们很荣幸采访到一位自称是学渣但行动上是学霸的奇女子。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梨园百花争吐艳,一枝独秀竞妖娆”,但她又“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她或许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你觉得呢?她于天津大学读本科和硕士,后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攻读博士。



o(* ̄︶ ̄*)o

其实该小姐姐还是一个美食博主呢

前方高能!!!





◆  ◆  ◆  ◆  ◆  


Q1:为什么说自己是学渣,你看上去明明更像学霸呀?


读本科时就是一个很学渣的人,好像一直没学明白,学渣在哪里都可以学不明白,直到现在我也不是特别明白。


以前我就很怕讲图的,在老师们批判的目光下,完全丧失了自信,本来准备五百字的设计说明,恨不得两句话就说完。对建筑这个行业我有热爱,但究竟如何看待一个设计,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本科那几年,学建筑一直让我有一种不安全感,我觉得一个设计,有一部分是可以用明确的指标来衡量的,有一部分是没有指标的,或者是每个人的指标都不同。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把自己的故事讲圆、讲得令人信服,可以用现成的理论,也可以用任何他觉得合理的方式。


我觉得可能是性格使然,我一直没能像我的许多同学一样,对不同的理论有自己强烈的偏好,或者批判性的眼光。我呢,是有喜欢的风格的,但没有强烈的压倒性的偏爱。




Q2:你认为建筑师应该是怎样的?


学建筑一直让我有一种不安全感。我大概成不了独树一帜的建筑师,也不太甘心做设计民工。在我看来,做一个成熟的建筑师,要有一致性。


比如一直画虾画到妒火纯情的齐白石,或者蒙德里安,他们画“正常”的作品也很厉害,但找到了自己要钻研的东西,他们就坚持一直画那个。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放弃了成为伦勃朗的机会,是有所取舍的。




Q3:如何分清博士和硕士的区别,以及目前你在忙什么呢?


硕士研究需要体现你对某个领域的了解,而博士研究要求创新,或是拓展新的领域,或是在已有的领域做出新的成果, 强调深度而非广度。


对于该怎么深入钻研,其实不同topic相差蛮大的,主要取决于你的研究问题。比如有的课题需要做很多问卷,从问卷中发掘影响某个东西的因素(打个比方,想了解谁是可口可乐的主要消费群体,对这些群体来说,什么因素刺激了他们购买,再进一步,提出某个促销策略,验证是否对目标群体有效。)


现在国外的中国博士基本都是走公派出去的,国家留学基金委给发钱,欧盟的标准是1200欧一个月。最近我回国调研,每天都在到处跑,访谈专家和从业者。然后再对跑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没事情干的时候就在家里咸鱼躺啊!


在荷兰时我的日常是周末逛博物馆,看各种各样的展览,感兴趣的就多看看,有时回来还会自己查查相关的资料。



摄于展览



Q4:读到博士一定很辛苦吧,你是怎么坚持的?


我以前对这行业吧,没找到啥坚持下去的信念,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兴趣点是建筑中的人类。大家应该都知道建筑师在分析方案的时候总喜欢设计人类的活动,但人类行为极其复杂。虽然我作为一个学渣,就喜爱想这些有的没的,而忽略一些重点。但是,也可是说是歪打正着找到了兴趣点。


比如说我们本科的时候,很流行所谓的看与被看,大家都在方案上打洞,设置一些巧妙的视觉交汇点,认为当两个人同时被某个洞口吸引着看过去,刚好就产生了视线交叉,这很有意思,促进了人与人的互动。但据我的观察,人的行为往往偏离建筑师的意图,设计中的巧思就被浪费了。


老师们往往会告诉你,这就像做实验总会有误差一样,是不必要考虑在内的东西。但我觉得不是的,如果一直忽略这些东西,就导致建筑师和普通人处在不同的语境中,而且离得越来越远,最后建筑成了建筑师自己的游戏了


最后总结一句,就是读博了以后,终于找到一个能兼容这种“误差”的理论体系了。



小姐姐的博士课程表



Q5:你认为博士相比于本科硕士工作上有优势吗?生存状态是怎样呢?


首先肯定有很多工作岗位是不爱要博士的,30+博士女生,妥妥处于鄙视链底端,比如去设计院卖命画图,普通985本科男生完爆海归博士女生,便宜好用。

女生到了博士毕业这个年纪,不管结没结婚,生没生娃,都是一枚风险炸弹,要是刚入职,怀孕了,又不能支使她干重活,又不能辞退,万一等哺乳期一出就辞职了,公司怎么办。

因此有的公司就不会招女博士。


这几年国内的博士数量多了。有的人是喜欢做科研,经济也相对自由;有的人是想去高校当老师,其实也不轻松的,但至少相对稳定,好多人在设计院或者地产待几年,觉得没啥前途,就读个博,也有人为了评职称而读博。


如果不去高校,国内可供选择的职业确实不多,而且高校也很难进的。这几年也有人开发别的路线,比如做媒体,或者做独立设计师,怎么说,能读博的人,很少有急着赚钱的吧。


摄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Q6:读建筑这么些年,你有什么人生感悟吗?


一个人生的小哲理:大多数做一件事情做了很久的人都不是在“坚持”,而是觉得其中能获得一些东西,不管是钱还是乐趣还是成就感还是安全感。读书让我觉得生活有更多可能性,时间也相对灵活,我觉得这种生活状态挺好的,同时还认识更多有趣的人。


我记得曾经有人问我“如何解决阅读文献时产生的焦虑和挫败感”,我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卡在某个地方解决不了,这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但其实冷静想想,失去的这些时间,在整个博士进程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真正击垮精神的是随之而来的自我怀疑。那么,浪费了几个小时,就浪费了吧,天不会塌的。这些弯路都是整个任务中的一部分,是必经之路,走弯路,并不是浪费时间,看似原地不动,其实你是有进展的。


接受弯路是进度的一部分,可以避免在接下来的更长时间内都沉浸于挫败感中,做科研本来就是要遇到很多挫折的,心情烦躁也是正常的,烦躁完了就接着去做事就好了。


这并不代表你整个人都很糟糕,你遇到的事情,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人的注意力是种稀缺资源,你不可能所有时候都有进展的,进入状态的时候就好好利用,没状态的时候就好好休息。这一点科研跟设计倒是很像呢!




Q7:对于建筑教育你有别的看法吗?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读博以后也有一些指导本科生的机会嘛!虽然我当时是个学渣,但现在反而能给学生讲清楚。我本科的时候都没参加过竞赛,但我带的学生拿了奖,真是百感交集呢。


我对行业的了解可能不深,倒是对教育的感触多一点 。据我所知,天大建筑学这几年有在搞实验班,我觉得这样很好,可以区分建筑师和建筑从业者。


外界对建筑学一直有个误解,就是觉得建筑师=建筑大师,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从业者,建筑学的学生一开始也往往有这个误解,这对教学和学习都是种干扰。因为培养这两种人才,教学目的是不一样的。


现在高校招人至少要博士,博士进来以后,变成青年教师,又要干杂事,又要教学,又要搞科研。这里面科研是有硬性指标的,而教学没有,他们自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




年长一点的老师,很多又是设计院过来的,设计上都是很有经验的,但会做不一定会教。有的老师拿来学生的图,就是一通改,学生如果照着去做,分数不会低,但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学规范是很好的,但我觉得,用设计课这么宝贵的机会来学规范,太浪费了。


建筑教育与其他很多专业不同,评价的维度很多,而目前国内的评价标准太单一。对学生就是分数,对老师就是职称。一个分数能体现的东西太少了。


我觉得建筑学的学生,出路本来有很多的,但现在大家本科阶段啥都学,什么都涉及一点,反而什么都无法深入。我觉得解决这个现状的根本措施是专业细分,从本科阶段就开始专业细分,但肯定目前还做不到啊。那能做到的就是评价体系多元化,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己之见,那些高校领导院长他们肯定比我有见地,之所以没做,肯定有没做的原因的。


运河上的桥(过船时就把桥立起来)


Q8:都说能出国留学的人家里经济肯定不差,那么经济条件不好的人能否通过自身改变命运呢?


我觉得完全可以的,举个例子。我有个博士同学是尼日利亚人,家庭条件不好。他从来不跟其他人一起吃饭,我本以为他因为宗教原因或饮食习惯不同,不在学院食堂吃。后来才发现,他就是单纯的不吃饭而已,他每次都买一大袋超市打折的廉价吐司,放在桌上,一吃就一个礼拜,只吃那个,因为经济条件不好。


当他遇到一些来自他人的好意时,比如别人带了食物来吃,他就过去要一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他们来说,我们的起点已经高到离谱了。而且其实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的。


但最后,他的科研成果完全碾压我,他是一个PAPER PRINTER ,三年毕业。工作时他努力认真,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就像是写给他的,他几乎一刻都不松懈,喜欢自己行业,明白自身的优势并擅长运用,我很少见到他在我之前离开工作室。看看这样的人就觉得自己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了。


出国学习也是很难的,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只有让自己变强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 ε=(´ο`*)))

哎~她还是一个喜欢旅行的小姐姐






结语

爱因斯坦:“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最后祝各位建筑师们




下面是来自UDL旗下作品集辅导团队的广告,针对申请英国,欧洲,美国和澳洲各所建筑名校将你的个人信息,申请意愿,个人作品样品发送到UDL主页信 UDLservice01 或UDL官方邮箱 service@unidesignlab.com ,提供免费作品集评估以及辅导试听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读书工作,做一个稳扎稳打的建筑师

念完建筑,开始上商学院创业做教育

把设计做好,代表中国公司手撕各路鬼子

留学之后,我们在西班牙开工作室

我想要追求的建筑,美国给不了

我在剑桥的所得,确有许多是其他学校不能给予的

MIT毕业之后,做个想家的建筑师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他从“建筑狗”转行成“金融狗”,走向人生巅峰

学设计让他从建筑师转型到甜品师

学设计让她从“画图狗”转型到花艺工作室老板

在乌克兰读建筑学博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做建筑之余,我们的副业风生水起

做建筑之余,我们用画作讲故事

做建筑之余,我们用摄影讲故事

做建筑之余,我们用插画讲故事

从事建筑行业的你是否后悔过?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设计?

有一个学建筑的男/女朋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建筑师vs程序员,谁才是亲戚眼中的高富帅?

美国设计公司vs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工作体验对比

另一半是建筑师是怎样的体验?

毕业去地产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外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做独立设计师是怎样的体验?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做规划设计师薪资水平怎么样?

学建筑毕业后在外企薪水有多少?

在国内外读建筑类的本科是怎样的体验?

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美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英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欧洲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在德国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毕业五年,他们做了些什么

学建筑这些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为什么要去摸建筑而不是在屏幕面前看建筑?

再见理想——某大院年轻建筑师成长报告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告诉你哪家地产公司适合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